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案件,牵着群众的悲喜冷暖;一次次平常又细致的履职,彰显着司法为民的法治情怀。
近年来,市人民检察院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,探索创建下沉基层司法办案服务老百姓的“亲民司法路”——“乡村检察路”品牌工程,把工作触角深入到村屯、田间地头和群众当中,把“小案”“小事”办得更扎实,把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家中,把法治宣传做到群众心坎上,助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。
设计路:明确方向 把“路”走对
针对崇左市农村地区司法实践中发现的“法律监督线索发现难”、群众遇事“找法难”、边境边远地区“普法难”等问题,市检察院探索实施了“乡村检察路”品牌工程。
实施“乡村检察路”品牌工程以来,市检察院召开党组会议专题讨论制定“乡村检察路”工作方案,明确抓好“乡村护未来”“重罪检察护南疆”“法治宣传润乡村”“公益检察护民生”“检察听证进乡村”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。同时,市县两级检察院形成党组承担主体责任,党组书记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,机关党委牵头,各党支部、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,制定细化各支部、各部门和检察人员“乡村检察路”责任清单,将任务分解到各支部、责任压实到党员。
此外,市检察院采取检察机关党支部与联系点村屯党支部共建共联、党员结对帮扶、在专案上建立临时党支部、党员带头办案等,把党的关怀和司法温暖送到群众家里,把法律知识送入百姓家。
2022年,全市检察人员走访基层公安派出所182人次,促成38件情节轻微案件达成刑事和解;深入走访基层司法部门,对监外执行人员进行检察监督,发现脱管漏管8人并督促整改落实;发现公益诉讼案件线索377条,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305件;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87条,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案61件。
铺路:用心宣传 把“路”走好
2022年5月25日,崇左市检察院、宁明县检察院民法典宣讲团来到宁明县百泉村小学,开展“检心同行·典亮边境”民法典主题系列宣传活动,向师生讲解与未成年人相关的民法典知识。从百泉村小学离开后,宣讲团去到群众中,向他们宣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、农业产销合同纠纷等法律知识,为村民答疑解惑。
为走好“乡村检察路”,市检察院选拔了政治意识强、理论功底扎实、办案经验丰富的党员检察官及业务骨干组成“新时代南疆国门检察宣讲团”,定期深入农村开展政治宣讲和法治宣讲。同时,市检察院将检察法治教育资源重点向案件多发地、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、贫困帮扶联系点、抵边村屯、边境线中小学校等乡村区域倾斜,积极开展以群众身边案警示群众身边人活动,以在线普法、以案释法、“模拟法庭”进学校、进村屯等形式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法律知识,讲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典型案例,教育引导群众学法、知法、守法。
2022年,市检察院制作推出壮语版“以案释法”访谈节目、《“疫”起说法》系列普法微视频5期,民法典“三进”宣传宣讲15期,“南疆检察之声”广播11期;全体党员主动深入农村开展法治宣传宣讲活动26场次,用“法治春雨”滋润乡村群众。
走路:忠诚履职 把“路”走稳
由于家庭遭受变故,周姓姐弟俩一夜之间成了孤儿,无奈之下只能跟随无劳动能力的祖父母一起生活,姐弟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2021年,在办案中发现司法救助线索后,办案人员三次登门调查核实情况,告知姐弟俩相关的司法救助政策。崇左市检察院与江州区检察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,决定加大力度联合提供司法救助,为周姓姐弟俩争取4万元的救助金。该案获评“广西检察机关司法救助服务脱贫攻坚优秀案例”。
市检察院转变“坐堂办案”观念,实现由“要我服务”向“我要服务”的转变,积极拓宽工作思路,走稳“乡村检察路”。目前,市县两级检察院均开通12309检察为民服务热线,开展远程视频接访,有访必接、随访随接;通过检力下沉,有效加强对基层治理的法律监督,在基层一线设立37个法律服务联系点,受理“扫黑除恶”、公益诉讼等线索举报,排查矛盾纠纷,用心用情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,促进矛盾纠纷就地解决,真正实现检察便民、为民。
办好群众身边的“小案”,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。2022年,全市检察机关进村入户走访群众500多人次,在接访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465件次,对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均依法定程序办理及解决;深化阳光检务,开展案件公开听证295件;为108名群众办理了国家司法救助,发放救助金149.15万元。
下一步,崇左市检察机关将继续落实更多司法暖民心的举措,让“乡村检察路”走得更宽、更稳,更好地服务基层百姓,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。